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中国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探索中国经济科技发展和经济腾飞的试验田,中国新加坡工业园区项目,于1994年2月由国务院批准,同年5月正式启动。
苏州工业园区面积是280平方公里,其中三分之一是湖水面积,户籍人口32.7万,总人口72.3万。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的合作试点,经济发展始终是工作的重点,苏州是江苏省的经济大市,经济总量占江苏省的四分之一。2012年苏州工业园区,依然保持着30%的增长率,苏州工业园区主要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
园区遵循着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方针,围绕着苏州工业园区三个湖区,建立了阳澄湖、中新生态科技城,还有综合保税区,还有金鸡湖,还有独墅湖区。
苏州工业园区自建立起来,一直重视信息化,苏州工业园区先后获得了国家首个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区,中国城市信息化服务创新奖,智慧城市试点,生态文明示范区。
苏州工业园区信息化工作机制是,坚持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建立了以管委会主要领导任助阵,先后编制了2009年至2011年编制计划,2011年十二五信息化规划。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并保持逐年增长,近年来每年持续投入资金一亿人以上,所以在制度人才资金上,为信息化提供较为有力的保障。
园区信息化进程已经经历了数字化和系统和阶段,目前正全面进入整合化并向智慧化迈进。
园区的信息化建设,以智融服务、慧聚创新为工作主线,坚持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全民参与思路。建设目标: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智慧型园区发挥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顶层设计,园区的三库、三通、九枢纽的智慧,城市核心框架初步形成,所谓三库就是人才库、地理库、法人库、三通是居民通、政务通、企业退,九枢纽包括,生活、教育、社会、保障、健康、政务、人才、金融、科技和贸易九大枢纽。
苏州工业园区创建智慧城市的五大运营体系是,首先是坚持适度超前的战略,建设融合的宽带基础建设,第二是建立三库三通九枢纽的框架,第三是强化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作用,建立智慧城市建管体系,打造宜居园区。第四,强化轻商惠民的意识,打造现代化人性化的园区。第五是推进众智云集的智慧产业发展和人才聚集模式,打造国内领先的云彩新城。
园区准备在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根据项目的不同形式,分别采取政府投资建设运营,政府购买服务,还有企业自己投资四种不同模式的发展。
目前由电信、广电等宽带网络和高清电视网络,已经覆盖苏州工业园区,光纤入户和光网建设已经全面展开。苏州工业园区的户外WIFI覆盖,已经在江苏省首先率先试点实现了,苏州工业园区主要商务楼宇工作场所,WIFI免费介入,已经实现了高速基础的网络环境。
苏州工业园区也按照国家较高的标准,和国际标准建成亚洲第一个T4级数据中心,较大可以提供1200万亿次计算能力,和42万T存储能力,为智慧园区提供主要的支撑平台。
苏州工业园区也建成了覆盖全区的电子政务专网和全国首个电子政务专有云,建成了近百个业务系统,不断完善法人、地理和人口等信息库,并与各系统实现共享互通,并建成了地理信息平台,数字城管平台,食品安全平台,政企沟通平台,社企沟通平台等等。
下一阶段苏州工业园区将继续坚持顶层设计理念,围绕园区信息化、十二五规划部署,持续发展、人口、法人、地理三大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各类城市,数据的充分整合和高效协同,打造协同园区,实现三库、三通、九枢纽的协同。实现数据业务高效协同。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建成了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城市建设智能化管理,坚持18年共太更新,形成了669个涂层,和对接43个系统,对规划、设计等16个部门提供服务,年点击次数超过5800万次。
充分利用园区覆盖的企业法人,机关法人和团体法人数据库,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推进政府自动化办公,实现高效化。整合行政服务各种资源和信息,形成电子政务信息的交互平台。
利用现代化的传感技术,集聚产业链上下游的物流信息,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融合,实现十分钟完成原来四天的通关手续。
在智能交通方面,建成的集交通管理、运营车辆等信息,实现高教区1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监控,还有事故快速处理,实现电线面结合的立体交通控制,道路通行率提高15%。
在智能交通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在苏州市率先起用智能公交系统,建立电子站牌170个,实现公交站点全面电子化和智能化。
在智慧环保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设立了468个监控点,实现污染源的在线监控,环境质量的预警监测。
在智能水库方面,积极推进智能水库建设,提供供水供气,地下管网的建设,为节能减排,居民服务等提供有力的支撑。
智慧医疗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平台,已经覆盖全区的医院和医疗卫生站。医疗卫生云已经基本初步形成。
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引领全国的智慧型新城区。谢谢!